江苏鹏德保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产品类型丰富,可满足车用类铝箔的各种需求。复合网格铝箔、加强型网格铝箔、背胶鼓花刺孔铝箔、橘皮花铝箔等,拉伸强度高、复合牢度强,散热性能、消音性能等均具有出色表现。

小鹏汽车打出自救组合牌,但穿越寒冬仍需时日


销量一早曝光之后,小鹏汽车三季度财报的“不好看”理应落在预期之内:营收68.2亿元,环比下跌8.2%,亏损略有收窄,仍高达23.8亿元——但产品切换期的阵痛还是来得如此真切。
第四季度同样不乐观。业务指引中,销量2-2.1万辆,营收48-51亿元,继续大幅滑坡。但同时,考虑到10月、11月的交付表现,小鹏12月的销量终于有望再次站上1万辆的基准线。
惨遭发布会“事故”后,新车G9正慢慢挽回用户。三季度业绩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G9将跻身30万元以上纯电SUV前三,明年还会缩小与第一名的差距。
尽管这原本就是G9这款旗舰产品的定位,但风波之后的销量兑现还是显得弥足珍贵。而何小鹏带来的更多关于新车规划的信息,也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接下来的步调已经清晰:明年一季度起,小鹏将推出三款新品。其中,新款P7将与G9共享部分前瞻技术,包括快充和智能驾驶;而一款20-30万价位的中型SUV将会在年中上市。
从累计交付、技术储备、品牌声量等多维度衡量,小鹏仍位居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G9发布失利,让小鹏一度处于被动,但不错的展望和积极的调整,也仿佛给当下的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业绩会后,小鹏汽车美股高涨47%。这其中固然有广州放松防疫政策带来的市场信心,显然也离不开对于小鹏走出低谷的预期。

 

不得不做的调整

市场对于调整的反馈有多强,小鹏此前甚至当下的情况就有多危急。
G9发布之前,几款在售车型的表现已经相当疲软。三季度小鹏总计销售2.9万余辆,比起一季度、二季度的3.4万余辆有明显下滑。
这还是小鹏在力促之下取得的成绩。据36氪了解,早在今年二季度小鹏就开始用减免尾款的方式提振终端销量,7月还在部分区域加大了优惠幅度。
让价之后,小鹏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更多销量,但营收却比市场预期少了1亿左右——虽然三季度售价更高的P7占比提升,单车售价随之增长,但并没有达到市场之前的预期。
新车上市之前,在售的老款车型往往都会面临短期压力,这在产品矩阵较小的造车新势力中表现尤为明显,比如,理想交付新车L9、L8之前,今年8月销量也曾腰斩至4500多辆,因此小鹏在“换挡期”的不振,也算正常。
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G9上。产品配置、定价等方面的失误,让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旗舰车型一上市就遭遇滑铁卢,没能迅速完成补位的重任。根据小鹏最新披露的数据,10月、11月G9仅分别交付623辆、1546辆,小鹏总交付量也只有5101辆、5811辆,一直未能走出谷底。
这严重偏离了小鹏预计的轨道。有供应链人士告诉36氪,小鹏给G9的预期是首月订单8000-10000辆,但实际给到供应商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甚至前期因订单不足,G9产线几近暂停。(小鹏汽车此前曾否认这一说法并表示:产线爬坡十月交付慢一点,十一月会跟上。)
新车发布48个小时之内,小鹏就火速调整了G9的配置和价格,并将车型版本的命名方式简化。这种调整不可谓不及时,但从后续的市场表现来看,G9还是失去了一炮而红的先机。今年12月,在发布之后的第三个月,G9才有望缓慢地进入它所瞄准的“30万元以上纯电SUV前三甲”的位置,这对于一款搭载了公司最先进技术架构的、野心勃勃的新车型来说,显然是个遗憾。
但也正是G9这次的波折,给了小鹏调整组织架构的契机。
产品配置、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缺陷,暴露出小鹏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被诟病较多的“高层业务参与度不足”。据了解,改配之后,何小鹏曾组织高管在内部连续开会数天,梳理公司的组织体系。

10月中旬,小鹏内部发布了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的核心是,小鹏的核心高管,特别是何小鹏,深入一线跟业务。这次业绩会上,何小鹏也特意表态,将减少在小鹏汇天等生态企业的参与,聚焦于小鹏汽车。此外,小鹏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也辞任董事会职务,今后将专注于产品。

 
短期压力犹存

但正如何小鹏所言,组织架构的调整是为了中长期,而不是短期。这一番人事变动能产生多大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而总体来看,小鹏今年甚至到明年压力仍然很大。四季度交付指引仅有2万辆,是小鹏全年的新低,G9后劲如何、其他车型的生命周期多长,都给小鹏的未来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一个值得参考的信息是,11月直至12月小鹏仍在一线推1万元以上的尾款优惠,同时还宣布对2022年的国补进行“限时保价”——也就是说,只要是今年下的单,不管什么时候上牌,小鹏都会兜底。

还是熟悉的“用利润换市场”的套路。小鹏汽车财务副总裁吕学庆在业绩会上坦言,销量下降和G9推出将会对今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造成一定压力,202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同样会受到兜底补贴的影响。

旗下车型售价偏低,毛利率水平不高一直是小鹏的心病。与理想、蔚来动辄17%、18%甚至20%以上的汽车毛利率相比,小鹏的汽车毛利率水平只徘徊在10%左右,从上述介绍来看,高端旗舰车型G9也很难扭转这一形势。

据吕学庆介绍,随着2023年第二季度销量反弹和电池价格维稳甚至降低,2023年下半年毛利率才将显著回升。

另一方面,在今年年初短暂地缩减开支之后,现在小鹏又开始加大投入。三季度,小鹏整体的研发费用重新回到接近15亿元的水平,比一季度、二季度高出数亿元。

这不难理解,在G9上市之前的最后关头,小鹏必然要在快充、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加速冲刺。以自动驾驶为例,9月17日,小鹏在广州试点推出了城市NGP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何小鹏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还是会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主攻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方面。据称,下一代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产品XNGP已在加速开发中,计划2023年三季度推出主要功能,城市NGP至少支持数十个城市。

作为王牌杀手锏,自动驾驶还是承载了小鹏的最多期望,但在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对手的步伐也已经加快,蔚来、理想、智己等造车新势力均有计划推出类似功能。小鹏能否维持先机、将这一单点的技术优势扩大为体系化的战略优势,是未来面临的深远挑战。

毛利水平没有显著提升、运营支出还在不断扩大,小鹏未能给市场一个明确的盈利时间表。而在同航道选手中,理想以精打细算著称,是最接近盈利状态的一家,蔚来尽管花钱最多,也给出了2024年盈利的预期。不过,小鹏还是给出了另一个维度的参考:到2024年有望实现现金流转正,但这一点竞争对手们早已做到。

“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竞赛,我相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且综合能力优秀,在硬件和软件都能取得大规模收入的强者最终会在长跑中胜出。”何小鹏说道。可以想象,在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上,小鹏汽车跑到前面、与对手拉开差距,仍需时日。小鹏汽车打出自救组合牌,但穿越寒冬仍需时日

相关新闻

新凯美瑞 承载着复兴丰田的新希望

新凯美瑞 承载着复兴丰田的新希望

2020-09-22


全新凯美瑞的到来无疑为丰田章男实现寻找新起点的承诺提供了契机。

受益于中国市场,持续降价的特斯拉或迎来首个盈利年

受益于中国市场,持续降价的特斯拉或迎来首个盈利年

2020-10-23


北京时间10月22日,特斯拉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已经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而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中则用“Q3 was our best quarter in history”表达了他对上个季度的看法。

9月吉利创下自主进入俄罗斯以来最好名次

9月吉利创下自主进入俄罗斯以来最好名次

2020-10-23


和我国一样,每年9月俄罗斯车市都会开始进入年底的销售旺季,销量会有明显的提升。 是以,在刚刚过去的9月,俄罗斯轻型车市场迎来疫情之后的单月最高销量(不含奔驰、宝马、MINI和Smart)——154,409辆。